3.08.2007
豆瓣的
豆瓣的Alexa排名在1200左右,足见是一个流量大站。用户的结构质量和品位含量也不错,也算是流量强站。但豆瓣却不是流量富站。 也就是说,豆瓣流量的价值尚好,但目前没有“卖”出好价格。虽说价格应该在价值上下波动,但豆瓣流量的价格可能严重背离了其价格。 “有了好产品,还得勤吆喝”,“酒香也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同样愁嫁”,这就是当今的商业时代。 对豆瓣流量的商业化,阿北目前采取的是“休克疗法”,暂时搁置不顾的做法。一是考虑资源有限,优先发展网站功能和用户体验,二是考虑流量规模再大,商业模式自现。 但其实,这种“休克疗法”本身,就正在伤害阿北对用户的承诺。阿北希望给用户们提供一个“找到好东西或人的实用工具”的豆瓣,但他自己也承认资源不足,速度慢了。这其中一个显在的原因,是阿北内心还是逊于找更多的员工来提速,正象他起初为保持低成本只好一人写程序一样。因为他还没有找到“成本-收益的剪刀差”的感觉,所以不敢大胆地花自己或投资人的钱。这等于说,由于没有“成本-收益的剪刀差”的商业化预期,他被迫放慢了资源充足的速度,从而也限制了其兑现用户承诺的抱负。正所谓,用户不一定只在乎你从他们那儿收取了多少(分母),用户更在乎你因此更多地回馈给他们多少(分子),用户在乎的是分子与分母的“性价比”,需要动态地来看这个问题。 其实,对阿北来说,主要是由于他的注意力、兴奋点、思考和行为偏好都还局限在产品的优化上,但如此有可能会造成“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困境的。可行的办法是,从团队中找一人或另招一人,部分逐步地开始试验性地研究推动商业化的试验,与豆瓣流量的增加同步进行,这并不会过大打破目前的格局,又能提供一个很可能的新增长点,还有助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以后更放胆地引进更多资源来加速豆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