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mania 年会(二)
第二天一早赶去听Haidong Pan的演讲
我 讲的是一直在思考中的知识尺度(Granularity) 问题,当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时候,他们是非常小的化学电讯号。而经过复杂的神经网络存储和计算后,就会形成人的决策。信息模式(Information Pattern)变成了知识。所以当Wiki/Blog出现的时候,人们发现了难以捕获的知识开始有形化,能够用不同尺度呈现出来。而Twitter之类 的Meme工具又一次将尺度缩小。所以我特地在幻灯片中展示了这个知识频谱(Knowledge Spectrum) ,希望引起Wikipedian的关注,Wiki并非是知识的唯一聚合形式。对于Wikipedian社区,Twitter/Blog/Discussion也许都是必要的。
我还担心Wikipedia 的未来,是否会在狂热的知识积累后走向"S"曲线的热寂?所以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也是我当日希望和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除了维基百科,其他维基项目似乎都在长尾末端,是否需要有更实用的知识空间来填补,而让它更开放?
没 有太多争论,听众的问题集中于中国的信息封锁,这是我司空见惯的。于是大家相视而笑,尽在不言中。乔老大的问题倒不错,他提出了一些“渐进”的观点,并关 心在中国如何用撕裂的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去改变社会。我想还是很多人有同样的兴趣和热情,只是一个主题是包含不了的,也许答案就在知识建构中,所以我的建议是多去贡献内容,Twitter是一种方式,Blog是一种方式,Wikipedia是一种方式,草莓也是一种方式,还有那么多2.0的方式,都是在改变和推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