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就是信息与人的关系。一方面是,围绕新信息工具Twitter的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分享太多信息?另一方面是,我们是不是接受太多的信息?对接受信息,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种观点是要去掉噪声,听到信号。知名投资者、数学家、《随机致富的傻瓜》作者纳西姆·塔勒布不太喜欢太多的信息,比如他很看不起每天看《华尔街日报》的人。他差不多认为,我们获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噪声,而非信号。他面对的是证券市场的分分秒秒的波动,如果不希望从短期波动中获利,那么就要想办法把噪声剔除出去,也就是做所谓“平滑”。他的投资哲学是找到异常事件,通过异常事件获利。
一种观点是关注内心。宗教人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些不同,比如《接触》作者满亚法师差不多是认为外界的信息意义不大,她写道:“现代生活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很容易感到无聊,我们不知道该怎样有意义地度过生活的好时光。我们对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宁静和幸福的深层次思维兴趣不大,我们听不到富有创造力的心声,反而喜欢追赶潮流。这让我们对发生在世上的各种事情感兴趣。我们看电视、读书、听收音机、看电影,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按照世俗的标准行事。”
她的建议是,“接受这些知识并没有错。但是我们也需要寻找自身的创造力,并且使它和外界发生的事情保持一种平衡。我们必须找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宁静,这样才不会被外界事物激怒,或者被媒体报道所左右。”
对满亚的观点,我的疑问是,屏蔽外界的信息,我们就能到达内心吗?或许修心比屏蔽信息更重要吧,保持内外平衡的关键,不是屏蔽信息,而是强大的内心。(我认为,强大的内心,并不是要有自己坚定的观点,应该是有思维无观点,没有观点就是没有成见,以“新鲜的眼睛”“初心”去观察一切,有思维,就是观察之后能有思维的能力。)
我不能认同屏蔽外界信息的看法是,就是因为这种看法意味着太强的定见,这个定见就是把外界所有的信息都看成噪声了。这种看法的错误还在于,它没有看到信息带给我们的那种激发,激发我们的新想法、新思路和创新。
当然,或许在人生、生活、工作等多个方面,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信息,而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方式。
相关链接:《随机致富的傻瓜》,纳西姆·塔勒布,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接触》,满亚法师,中国友谊出版社,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