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的新贴“来考虑tag的组织或管理”,谈到如何实现对海量Tag进一步管理,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深刻的思考之一。Tag本身是一种分类,用来改善对信息的管理效率;当Tag自身也变得海量,对它又该怎样管理呢?这是个关键点。
cz的思考,从使用者对Tag的管理,和网站所有者对Tag的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了延伸,其中涉及到了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不懂技术,只能从应用层面来思考Tag。
北大经济学院大三学生milido正在进行“基于Tag的行为实验”,这个实验期待用Tag的交互性,将大学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反思联系起来,并产生交流,是一个颇有实践价值的行为实验。这个构想中最核心的地方,我觉得是如何能够通过共同关注的Tag,把人们联系到一起来。
现在看到的Tag应用,主要在两个层次上,一个是网站层次,一个是跨网站层次。前者是最普遍的应用,一般所看到的Tag,都用的是这个功能,cz在帖子中评述的网站,就大力挖掘了Tag的归类和搜索功能。经典的如Del.icico.us、Flickr等国外网站,国内的BSP blogbus.com等等,都已实现站内用户的Tag应用,以及站内基于Tag的交流,而且通过这样的交流,都加强了内部的人气氛围。
后者我接触很少,只使用过Technorati,这类应用能够跨越网站,在站与站之间搜索相同的Tag信息,将更为分散的分类信息聚合出来。正如cz所说,后面这种Tag搜索,连我这个技术外行,都能够想像,技术难度比站内的Tag应用要高得多。
因而Tag搜索工具相对少多了,不过,真正要通过Tag按照兴趣找出非常分散的人们,没有这个功能,又如何能够实现?这个问题,得由技术能手们去解决了。网站层次的应用,也有一些蛮有新意的,比如“43things”,实际上直接把人们想去作的不同的事情当作了Tag。
这个汇聚效应,就非常直接而有效了。milido的行为实验,显然不会停留在某一个BSP网站层次上,所以需要在后一个层次上应用Tag,借助cz所说“难度更大”的Tag搜索技术的支持。除了Tag搜索之外,还有没有一些别的方式,把运用Tag行为实验着的人们,汇聚到一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