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2007

从若邻网开始谈关于SNS的话题

 主持人:今天我们开始从若邻网开始谈关于SNS的话题。陈浩源去年年底开始加盟若邻,经过半年,您之前也是在互联网里创业时间比较长的,从之前的多来米到现在会有不同的领域,半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陈浩源:我的感受比较强烈,原来做多来米,也是做门户开始做起。当时互联网的条件和现在有比较大的差别,尤其是用户的成熟度来看,我们发现现在的用户和当时的用户比更为成熟。以前的用户没有太多的选择,也不太清 楚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会有怎样的表达。门户引这些用户入门,让他们知道在互联网这个世界里他们能够做什么事情。慢慢经过几年的不敢是学习也好,对于互联网世 界的了解还有更多的人跳进互联网世界,也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技术,我们会看出来,如果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互联网的产业日趋成熟。

  我才和其他的媒体聊过,如果互联网从SNS来看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如果互联网是一个产业,而SNS是整个价值链其中一个成员。从商务的 SNS有人说是商务,无论从哪里来形容SNS,它有一个核心的,就是让互联网的用户更清楚的知道透过互联网能怎样的和他的关系、人脉进行互联。我觉得最核 心的还是从原来用户在学习完互联网的技术和各种不同的工具之后,SNS提供了一个让用户更清楚知道他和他之间的人脉,和其他用户的关系在哪里。

  陈浩源:我的另外一个体会是,最近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看起来寒冬已过,其实寒冬、暖春和夏天都是产业间大 家互相共勉和努力的,原来的寒冬是大家已经忽略的产业的要素,无论从获利的角度、管理的角度、技术的角度,大家慢慢走向严冬。这次回到国内看互联网的产 业,大家更成熟了,从技术上、管理上、资金的运用上都越来越成熟,所以才造就了更多互联网往深发展的服务公司,包括SNS。我在回来之前,03年在美国, 当时没有SNS的名词,只是说这个模式只是Friend of friend。大家在熟悉一个新名词,还要看过去互联网的发展有没有值得深究的更了解的元素,我相信一直会有创新的互联网的公司会陆续的出现。这就是我的 感受和体会。

  主持人:毛总,在互联网的领域里,您对新技术比较敏感,当时决定投若邻是基于怎么样的考虑?六度理论已经提出来了,但是商业化还是太早,当时有什么样的想法来投若邻这样一个公司?

  毛向辉:最重要一点是我们对互联网本质的把握,它有一个真理,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会通过互联网的神经联系在 一起,神经系统说比较比较玄,互联网从技术的连接到人的连接这是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在投若邻之前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互联网的本质的问题,在互联网里我们看到 冰山很闪耀的表面,但是我们没有去考虑到冰山下面有很大的潜藏的机制,就是人。

  谁在做互联网的内容,谁在创建互联网有价值的东西,这之前都是通过网络适配表现出来,那才产生搜索和目录,包括Google在做的是面向网络 的。背后几十亿人在支撑着互联网的希望,通过这个探索我们看到了2.0的概念,里面包含很多要素,比如说用户创建内容,不是说用户只会写东西、发照片,我 们说哪些人当然很多,因为工具现在越来越发达,人们把自己创建内容当成一个乐趣,可以发视频、图片和文字,但是很多人的日常行为,他和别人的沟通,和很多 人之间的交道,通过什么人认识什么人,这种关系没有反映在互联网上,2.0带来的一些误解我们从早期开始就分得很清楚了,我们投资的方向就是以人的信任关 系为主的基础设施,我们相信会有很多的东西出现。

  Wealink没有变成一个坏孩子,还保持着一个干净的状态,这是我们投资的本质的考虑,投资人本身也是相当于合伙人一样,大家做一个用户天天体验这个东西,基于这个考虑,我觉得投资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在国内互联网您也说这是一个比较混乱的环境,很多页面做得很干净,很朴素的网站,不容易获得成功,若邻这方面会不会也有一些这样的压力,毕竟这样一个商业的公司,投资者也要回报,现在还是一个简单纯粹的SNS的网站,会不会有盈利的压力?需要做一些商业化的东西?

  毛向辉:我先从我的角度来讲,最终一个商业要成功,要不断的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给股东产生回报,这是坚定 不移的道理。但是从真正的VC来讲,是真正的帮助一个企业去发展,能够给他设计路标,能够和大家共享愿景,有这个过程就不会急功近利,我们在做的时候会有 一个时间轴的考虑,但是不会急功近利的说明天要有多少的用户额或者是回报,浩源来讲,他的压力会很大。

  陈浩源:我做一个补充,就像毛先生提的,Google的页面非常朴素,不是以页面的花俏程度和复杂程度来 看,我们提高了用户体验的考量,如果您从一开始登录我们的网站,你会发现它告诉你SNS可以做什么是简单的五到六句话,我们还可以告诉你最新的服务是哪 些,我们可以告诉你你是新用户可以走这个路径,老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应用的界面。我们也在原来的使用体验在往前推,让用户觉得其实你是有设定我们是在什么样 的程度的。

  主持人:用户可以选择。

  陈浩源:你进入之后可以选择,用户可以像调色盘上调,向那个方向努力,回应您刚才的问题,无论是否是获利模 式,如果用Google来看是一个简单的页面,但是多少人靠着他SEO做得好就可以赚钱,但是这和网站是否花俏没有关系。未来我们提供市场、盈利模式等 等,我们做到的其实还是围绕在人,我暗示一句话,我们平时买东西,看新闻、报纸、电视,必须是用重新曝光的方式让用户记得这个品牌,SNS所做的推广就 是,我的好朋友推荐我喝一种矿泉水,那绝对没有问题。好朋友介绍,在SNS没有出现之前就是朋友的朋友告诉我的,这就产生了很多商业价值的可能,这也是我 们未来非常非常会注重和努力要开发的。

  主持人:实际上还是一个社交的网络体现,建剑峰原来是在媒体的领域,现在到创业的企业里来做,媒体人一般来说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某种意义上说看人挑担不吃力,在那边有多长时间了?

  潘剑峰:去年8月过来的。

  主持人:谈谈你的感受,对若邻网整体的感觉和现在新的想法?

  潘剑峰:我参与若邻的方式和很多我的同事差不多,先从用户开始,包括我现在Team里面四五个人几乎所有人 都是从用户开始的,正因为是从用户开始,对若邻的感觉上有一个演化的过程,从一开始在使用它,是否对应自己的需求,当这个事情对应自己的需求,变成自己工 作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模式是否成立,但是核心的核心是说,这件事情的需求是否存在,这个需求是否有足够的量或者是否是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东西或者在未来是 必不可少的东西,这是从需求到工作者要考虑的模式。你刚才讲到我的经历,我本身是从平面媒体出来的,我做平面媒体是做杂志,我自己把自己从兴趣角度定位成 杂志人。

  如果从杂志的角度,如果我全部精力做两年,一本新杂志能够有5万到10万的发行量或者能够稳定出2万比较好的读者群已经做得非常好的工作了,但 是我从去年8月到现在新增了几十万的用户,你知道他是谁,你们之间可以建立起非常真切的关系,这是给我一个极大的震撼。你参与进去之后,媒体作为旁观者的 角色,看人挑担不吃力,会有一个新的角度去体会,感受会不同。我个人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这种需求的存在是可以去模式化。刚才有提到另外一个界面很干净,这 种商业的东西是否能够建构在上面,这是如何去界定需求,商业上的应用可能是……比如说这个高楼,地基在最底层的需求是否稳健?对于若邻来讲,核心的核心是 把基本需求满足,而不是做很多花俏的东西,那种东西不是这个时代里我们面临的所有的互联网的用户。

  潘剑峰:今天早上我们在聊,以前我做杂志和广告的时候,我和投资人说,半年之后我可以做到广告收入当月持 平,而我的投资人并不赞赏我的行为,因为这个行为可能没有未来,可能就是短期的,你做的一个好像是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实际上是走错方向的事情,对于我们若 邻来讲,最重要的是,它可能慢一点,但是方向要走对。我们从Web 2.0整个的网络,恰好我们的稳健是在这个领域中逐渐逐渐在竞赛当中走到前面的。

  主持人:我觉得若邻是从04年开始的,到现在快两年多三年了,之前有另外一位CEO在做。我和业内的人士在沟通的时候说,之前若邻肯定会有一些问题,才会有负责人的一些变化,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您对这个说法有什么评价?

  毛向辉: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往前看,这对若邻是有利的。可能步伐慢一点,效率不是最高的,我们和若邻的创建 没有太大的时间差就做了,对我们来讲,最优化的找到合适的资源,找到Team的主人,把我们的愿景做好。其实过渡非常的平滑,人们对任何公司的调整都有这 样的猜测,但是陈浩源先生来了之后,对我们来讲既找到了对SNS有深刻理解的人,又有执行力,又有足够的潜力把公司带到新的高度。今天刚刚开始,大家已经 进入了非常好的状态,我们并不希望说只是去讲,我们不断的去PR这个公司,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团队保持更好的状态,而不需要很多的PR来做。

  主持人:Web2.0的精神也是用户之间口碑的传播,若邻网现在大概经过十年的发展,公开的数据是有一百万的用户,现在用户数量增长情况是什么样的,包括活跃用户是什么样的?

  陈浩源: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用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的要求和标准去看SNS的用户,会比较不精准。先讲PV然后讲 同时在线人数,IP。我们原来是用这些来卖钱的。但是真正在运行SNS的时候我们发现,用户分成好几个层次,第一个是像SNS这样的公司和不同的家庭在里 面摆了一个小盒子,去监看每一天用遥控器转台的频率合停留在某一时段的时间。SNS做的有点像协助用户在工作流里每天接触到的几次联系的方法,有没有新的 地址、电话,在SNS里就是协助用户,弹指之间全部完成了。也可以这么说,如果门户网站让用户增加见闻,SNS网站就是协助用户去维持他的整个人脉和社会 资本的很重要的平台,是相辅相成的。

  陈浩源:另外第二点是不是一直都要挂机在那里,可能不用,挂机的模式有很多,包括现在Web2.0的方法、 订阅,只要今天上去对人脉的整理做一遍,同步的联络簿、更新了几个联系人,这几点就做完了。真正的价值可能发现在哪里呢?发生在用户相对间互动的过程中, 很多是具备商业价值的。有个用户刚到北京,像我们这样还找不到地方吃饭,就在北京的分类里看到了凯锋,给凯锋发了一个消息,今天晚上请我吃饭吧。后面就可 以延续了以地点为基础的服务,未来可能会有,刚好我们在楼下三个贵州人说来我们这里吃吧。

  我们描绘这样的愿景,其实是让用户更方便的,让他和他的朋友和联系人很方便的在生活中找到联系的点。回应你的问题,我们可以很零碎的拼贴重组用 户和联系人的关系,而有别于传统对于互联网的标价的标准,因为有时候是比较零碎的,你说有IP也好,那个都是因为长时间待在那里,那个评价的标准是希望用 户的黏合度,以锁住用户为原则,我们可以用多次曝光的方式让它记得我们这个品牌,我们已经有新浪的老大哥在做,我们可以做一个创新的,除了你可以在新浪看 重复的很精彩的内容之外,当你在处理人的关系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若邻的SNS。

  我的小结就是,用户数、用户的黏合,我们在SNS领域里看到的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的是比较直觉使用,我们看到的是比较情境价值的东西,我们要看什么就要和谁联系起来,我们要增加那里体验的经验,这是我们和其他的传统的互联网的评价比较不同的。

  潘剑峰:作为评量标准,每一个标准都有强的地方和弱的地方,不同的网站在做評量的时候就会有这样一个情况, 它解决的是不的问题。像若邻这样的网站,首先要看类似这样的用户,以人为核心的SNS用户,他的行为的特征是什么?像门户之类的特征,可能用PV去衡量, 最合适的最能够体现力量的,如果放在若邻上,可能不能把这里的价值呈现出来,不同形态的网络应该是恰好表达价值的评量标准,这是要体现价值,对用户的利 益。对于若邻来说,我们更多的现在在学习的是用户的使用的习惯,在这样的网络上希望用什么办法,或许并不是天天回归到网络上来,但是通过e-mail、 msn、手机上信息的投递获得联络的关系的信息,这对他是非常重要的补充而不是天天挂在上面获取某种服务。SNS网站对若邻网的模式来讲,首先会寻求新的 评价的标准,把若邻的价值呈现给我们的用户和客户。

  陈浩源:一个人和多少人联,多少人后面又有多少人,这是最基本的可能,是很多很多倍的增长方式。这个人不但 联上了,而且他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我们在若邻上有一个秘密标签的,我说我不喝酒,但是五个朋友说晚上和我去喝酒,假设他的商业价值就在于,目前有一个酒 商,你的朋友告诉我了。另外还有亲密度,我和这个人认识,不熟,或者是很熟的,有三颗星,你可以定关系的强弱度,当互相定义的标准越来越弥合,你会发现如 果我们用划线条的方式,和你某一些人的线条是很密集的,有一些人的线条是很稀疏的,如果变成图形你会发现密密麻麻的是比较强的,深层的是一个标签比较多, 建峰的就是酒的标签多一点,他的是书的标签多一点,我的是吃的标签多一点。你不用提醒他他也知道有另外一方面的不足,需要加强。我们用的是社会资本银行的 形象,要提早的储存缺的那一部分社会资本。

  潘剑峰:刚才讲标准,一个商业模式的存在标准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刚才讲到的类似像PV和流量,由于这种标 准存在,使网站在围绕这种标准在做事情,确定什么样的标准会影响到网站策略的行为,如果是PV,为了达到这个会做很多很多的操作,无论流量是否是有意义 的,但是要让流量从数字上冲上去。

  陈浩源: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包括我们说明到对未来的客户说明,在SNS的领域 里,他对于评量的标准或者参数,可以从不同角度稍微思考,甚至我应该这么说,可以互补到现在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评量的方式,可以找到有价值的评量方法,这 是我们比较新创的领域的网络服务公司想要提倡的。

  主持人:用户的数量还是比较重要的,有的人注册了但是很少用,而且信息的真实度,现在网上可信赖的东西不是 很多,很多人觉得不可信,所以对你们这种SNS网络来说,个人信息的可信度、真实度是很重要的参数。你们做过这样的统计和调查吗?你们用户的信息多少是很 真实的?是商务人士或者具体是什么样的类群?

  陈浩源:我先从分析以外的议题来讨论,我用生活中的现象说,在若邻只能真不能假,假的可能会被抛弃,因为若 邻是环绕在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假设你今天是虚情假意用的假的名字上去,人家会看你的背景,我们一上去就希望用户尽量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填写完整,还是按照个 人过去的历史,学校、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大概从这几个参数里我们去寻找一个和他有重叠关系的人,我们希望他入门的时候是这样来的,如果 你是贸然的,这些背景都不交待不说明,就说今天我是一个ABC的路人甲,一般别人不跟你联,我不知道你的背景和过去,为什么要和你联起来,我们毫无关系。

  如果我们用刚才讲的线联系起来,他可能找不到别人,原因是没有人想和他联,假的可能有,但可能被淘汰掉了,如果他是一个孤岛,其他人在大陆上, 这种孤岛完全无法联起来,我们是用社会的自然现象来做一个自然淘汰,这是其中一个,我们系统本身会在固定的时间做一个清理,很多人不小心没有注册完,有的 人名字不完整,有的知道是做测试的,我们会做清理,我们大部分还是仰赖用户之间的信赖程度和一个人愿意不愿意和他联系起来的很自然的情境下来确定用户背后 的信息是不是精准,我要强调的是这和日常的生活是一样的,你是北大毕业的,北大哪个系?很快就可以串起来的,你在一个地方待得给久,谁都知道你是谁的谁。 问两三个问题就知道你是不是这一行的,你说我是新浪当编辑的,你认识谁吧?都不认识你还假得下去吗?不用特别繁琐的运算机制去做这个事情,用比较接近常识 的情况就可以判断。

  主持人:毛总,你们投资的时候对退出,有没有时间的预期?对若邻这种商业的模式有没有一些考虑?

  毛向辉:最基本的要去想商业模式,这一点是肯定的,对互联网的价值来讲,对任何用户都有一个利益所在,为什 么在这个网站上,为什么要付出,以及这个网站对用户的累积带来什么附加价值,这就是今天几类的商业出发点的考虑,刚才他们讲得非常清楚了,我们更重视人和 人之间真实和信任的关系。很多用户到若邻来,我们今天已经开放了若邻的注册,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从比较低的门槛进入这样一个社会资本银行的网络应用,因 为可能说,我天天不知道我认识的人在上面,或者还没有人的邮件去达到他邀请他,他可能没有机会去接触到新一代的互联网的应用。我们开放之后,很多人的用户 可能只有自己或者只用一个ABC,一个小狼图腾的名字注册,对他没有什么乐趣,我们没有什么内容给他看,没有图片也没有出位的东西,这些不是我们网站的特 征,两位刚才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中国的互联网很少我真实的用户在上面,但是我们的用户都是真实的,这个领导力会帮助若邻有真实价值的服务,我们可以在上面 和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我们是基础设施,我们帮他建立社会性网络的平台,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社会网络关系很快的搭建其他的用户,我们会在过去的基础上积累更多 的产品,会帮助第三方网站增值,这很快会变成收入分享的模式。

  这些用户累积数量大了之后,会变成一个社会性媒体,我也觉得这种媒体模式未必适合传统媒体,它有它的传播模式,好的信息是会长腿的,这个房子很 好,矿泉水很好,我真的有兴趣去推荐我的朋友,这种价值比我在报纸上天天看到这个房子的广告要好得多,这个价值是我们另外一层的考虑。我们鼓励合作伙伴在 我们基础上搭建混合应用,他们会创造价值和我们分享,我们有机制和模式作发展,模式还在探索,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这件事情,但是对我们来讲,我 们也非常有紧迫感,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开放注册一样,用户越早进入这个网络就会看到这个网络的价值,我们的团队从来不去招聘,我们需要的是信任的人,我们希 望我们的客户和用户能够通过我们的网络找到合适的人,这种价值是若邻可能是我们以前没有想到的价值。前几天我要做的一个会,我想找一个同声传译,以前我去 找公司,现在通过若邻网,两三步就找到了,我得到了很好的价格和认证,我们线下聊一下就OK了。对我来说,我完全用了传统不一样的方法来获得和传统一样的 东西,这种事情已经在若邻网上比比皆是,我毫不担心这种商业价值的流失,我们只需要不断的巩固他就好了,变成一个可复制的模式。

  主持人:我这里有一个挑战性的话题,不久前在上海有一个会,因为您之前投了另外一个公司Blogbus,有人问Blogbus和Wealink哪家公司坚持得更长?哪家会先支撑不下去?您当时说若邻可能没有Blogbus长。

  毛向辉:我当时讲的是基本的东西,从若邻角度讲,我们希望它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Blog永远有生存的价值,因为人的方式都会去做,我没有必要针对这个东西去说,只是当时比较开玩笑,因为若邻和关系多一点,我们就用开玩笑的方式去说(笑)。

  潘剑峰:任何一间公司,包括微软,微软说距离倒闭三个月不长,紧迫感在那里了,这个让我们更加的沉下心来看 这个东西,重要的不是说这家公司存在的时间长短压力的假设,这种无法证明真伪,无法说是对的还是错的,重要的是我们在做这个事情,我们在对待用户,很多的 同时基本上都是24小时当中,除了凌晨那一段用户比较少的时间,其他所有的时间我们都在和用户之间做非常密集的交流。最主要的是看若邻在对待用户的态度上 和想要的价值上是否有足够认证,是否有足够的忧患意识面对这个事情。

  主持人:具体的商业模式需要一些探讨,现在来说,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到用户的发展基数上会自然的出现。我想问一下,这个过程会有多长,德国有行网,日本也有类似的网站,他们已经上市了,得到了一个阶段的成功,若邻什么时候会有一些商业上真正大的进展?

  陈浩源:这个问题我们经常要回答,我们必须面对的是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今天愿意买一份报纸,花几元,可能上 新浪还是不要付钱的,因为打电话要充值,他也愿意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充值,但是上若邻他还没有找到一个我在这里付费的原因,但是不代表永远不会有,你参考国 外模式,一个专业服务被接受甚至用户会主动要求,我要求这个付费必须要付费,这样才有保障,这是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要划时间表我划不出来,我必须在这里要 讲到这是国内特色,在国内要很突兀的和用户说明天开始收费,客户走一大半,只能在旁边说,发发短消息行吗?收费的路大家希望有一天会发生,因为协助用户所 创造的商业价值能够更快让类似我们这一类服务的公司得到获利的方法和盈利的方法。

  简单举几个例子,我们有一个用户,也是我们的超级用户王立杰,他和我聊过,我们已经变成若邻的大使,不用驻点但是可以随时推广若邻。他做过两个 事情,第一他们投票让他去参与一个年会,那是一个牛刀小试,后来因为买一款手机,就和经销商谈,他说如果你一次买60台,我就给你一个非常优惠的价格,王 兄就开始在若邻上请邻粉一起协助他,他把规格说得很清楚,把照片贴上去,这已经像一个销售行为,这已经是一度连接的推广,一个星期不到,60部全部人愿意 和他一起去买了,这也算是一种团购的行为。延续刚刚毛先生讲的,这是一个社会价值的体现,不是“来买这个手机多好多好”,但是可以看到一个星期以内把60 个人都找到了,最后有一个很有趣的结构,我们的用户没有买到这个手机,因为他拿到了样机发现有瑕疵,他说用我的名气让大家买到有瑕疵的手机?这样不好,最 后他取消了。用户非常爱护自己的羽毛,不想用自己在互联网的名气去忽悠别人。如果你邀请60多人,有人要参加你的行动是不难的,产品必须要慎选,相对的也 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取得用户信赖的企业公司品牌要非常小心的做这个事情。如果是一个超级用户捆绑了一个好的产品,和他自己的一个名誉去做一件营销的行 为,所以这个雏形已经形成,而且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我们每次在和其他用户谈,这样的情况以后会有更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我把它变成用户之间发生的情 景价值,它有一个需求,要买这样一个产品。有一些,可能是未来直接找用户,通过这个用户,我们可以做一些奖励的措施等等,已经开始在演化了。

  主持人:有没有在推进国际版的事情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具体的计划?

  陈浩源:我们是有一个英文版,但需要一直在调试。我们也发现如果做英文,外面太多红海了,我们倾向目前在国 内的蓝海,深化用户的服务。我们最近推出了一个邻踪侠影,我们也呼吁老大哥新浪能够让我们的邻踪侠影放上去。你在访问一个博客的时候,可以把你的大头放到 上面,播客自己本身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来管理他博客,知道什么人来过,也可以看。原来只是什么人看过你的个人信息,我们发现还不如直接推广到博客也可以使 用,只要你做某一个互动,你需要知道有多少人来,有这些人的大头贴在上面,对于一个博客或者对一个用户自己的被支持度也做了很具体的体现,这个是我们最近 在推出的,我们未来还会陆续推出产品。用户可以现在到若邻的网站直接把这个代码加进去就可以。

  潘剑峰:就等于直接呈现出来,在网背后我非常大的冰山的下层的人,通过这种服务就可以把这些人呈现出来。

  毛向辉:我希望用这根线把互联网整个的空间开放出来,过去这根线是看不见的。

  主持人:很多的网站都是通过这样来推广的,像美国的Flickr、国内的豆瓣等。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圈 子,很适合的产品。目前国内也有一些SNS其他的同业者,包括行网在国内也有分公司,还有其他的公司,但似乎都不是特别的好,可能是生存环境不是特别成 熟,你们对整个领域的看法,和一些竞争对手来讲,你们在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什么竞争优势?

  陈浩源:其实我们不把它们当竞争对手,我觉得我们像一起创业的伙伴,毕竟在互联网领域里SNS的应用在国内 是刚开始的,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让更多人知道应该怎么样应用SNS的服务。大部分人都有点像外行人看热闹,不热闹觉得就不太行,其实他 慢慢的在转变一个人处理个人和他的关系之间的一种方式,如果你开始使用了,你就可以感受得到,以前你在应用一些普通的手机,你手机没有副本就丢了,现在只 要你换一个就可以重新下载下来,在国内有很多做SNS的朋友和伙伴,我们希望大家都坚持住,不要见利欣喜。摆荡是有一些人掉出来的,原来的用户群一直都有 但是很多人甩出来了,我们是不太摆荡的,大家觉得不是很活跃,我们是非常谨慎的。你经历一个人本来就很谨慎,因为一个失误搞砸了,这个比起今天看不到一个 网站,明天再看,中间影响的层面是不一样的,回应您刚讲的,我们希望其他的SNS网站也会很明显的,也可以在这部分坚持住,我们一起去为在中国SNS的服 务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毛向辉:我和这些同行都认识,很熟悉,若邻很欢迎大家有创新的应用不断的推出来,从资本的角度来讲,我们希 望更多的帮助若邻,希望更多的团队创新之后,变成我们自己共同创业的基础,如果没有其他的人,不是一个寂寞的问题,其实就没有创新了,这是我们从资本的角 度可以将来考虑的问题。

  潘剑峰:从公司看问题,很多时候人们过于偏重看竞争而不去看合作,过去非此即彼,人是多元的,我用MSN和不同的人谈同一个事情,这就说明人们在管理自己产品应用的时候会有比较复杂的需求,不是一家通吃,本身通吃的这种意愿也相对违反用户的本意的,用户更多希望有更好的选择。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聊天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了,SNS作为一个商业模式来说,在国内是一个很早的阶段,若邻在其中是一个领先者,机会在将来会有,但还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也希望这个阶段快一点到来,今天谢谢各位来这里做聊天。